查看原文
其他

央媒看江苏:绘就“强富美高”十年壮美画卷

人民日报>>>

奋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8月12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江苏专场举行。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政隆介绍,江苏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进入新时代,总书记为江苏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迈进新征程,又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这十年,就是8500万江苏干部群众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把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的十年。


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特征


江苏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1.6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80%以上,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高铁通车里程从627公里增加至2212公里,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创造了10.2%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十年来,江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江苏创新版图上,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布局建设了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锻造了一批“国之重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56.5%提升到66.1%。


图为国内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龙头企业——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江苏坚守实体经济“看家本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基础不断巩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壮大,骨干企业竞争力加快提升,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3.4%、全球的约4%,规模超万亿元的行业达到5个,涌现出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纳米新材料等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出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数字经济是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江苏省省长许昆林介绍,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5%左右,2035年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11.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


高品质生活成为新的追求


江苏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40万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江苏坚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图为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在幼有所育上,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近500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建成普惠托育机构2600多家;在学有所教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7%提高到65%,进入普及化阶段;在劳有所得上,城乡就业人口总量达到4900万人,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在病有所医上,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从33张提高到近55张,人均预期寿命从76.63岁提高到79.32岁。在老有所养上,建成护理院310家,医养结合机构837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近2万个,养老服务床位从35.2万张增加到74.3万张。在住有所居上,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全省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92.7万套,735.72万困难群众入住新居。在弱有所扶上,特困供养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四大类群体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城乡低保统一标准从每人每月不低于240元提高到803元。


“美丽江苏”图景充分展现


江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十年来,在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时,江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现在,蓝天白云成为常态,触目所及皆是绿水青山。


图为徐州市贾汪区采煤塌陷区整治后形成的潘安湖湿地公园。


江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抓长江大保护,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实现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江苏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群众对环境满意度提升至93.6%。目前,江苏共建成国家森林城市8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9个,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5个,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46个。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徐州,从“垃圾围城”变成全省闻名生态镇、电商镇的宿迁市耿车镇,“腾笼换鸟”实现华丽转身的张家港东沙化工园等,都是江苏省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的缩影。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江苏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


十年来,江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涌现出赵亚夫、王继才等一批时代楷模,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全国示范样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公民文化素养、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强省建设跃上新台阶。


图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年接待观众118万余人次。


吴政隆表示,江苏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切实担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拼劲闯劲,敢为善为、奋勇争先,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新华社>>>

江苏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南京8月12日电 (记者 陈刚) 记者从12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扬州运河三湾 刘江瑞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江苏考察、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说,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擘画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


吴政隆介绍,江苏“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37万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11.6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元;粮食总产量近些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建设苏州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锻造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国之重器”。


2020年11月,“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完成全部万米海试任务并创造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该项目以无锡中国船舶集团第702研究所为总体单位,于2016年正式立项,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科研团队为主承担研发任务。


“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10年来,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达4.7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37:1降低至2021年的2.16:1。


“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在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时,江苏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48.3%、43.4%;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10年来,江苏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全国示范样板,文明城市数量达29个,还涌现出赵亚夫、王继才等一批时代楷模。


发布会上,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说,数字经济是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2021年规模超过5万亿元,占全国11.8%。同时,江苏推动营商环境不断向好向优,十年累计吸引外资超24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92家投资落户江苏;目前市场主体已达1380.7万户,是2012年的2.7倍。


央视新闻联播>>>

江苏:绘就“强富美高”十年壮美画卷


8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截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2021年达到11.64万亿元。全省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2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十年来从5100多家增加到3.7万家。同时,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也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成为贯穿东西、联通南北的亮丽轴线。

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江苏这十年”,就是8500万江苏人民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把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的十年。全省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切实担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


8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截图


十年来,江苏坚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优质化,着力办好民生实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达到13.7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达到4.75万元,正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光明日报>>>

奋力绘就新江苏建设“十年画卷”



8月12日,中共江苏省委“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行。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政隆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回答记者提问。江苏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主持发布会。


吴政隆在主题发布时说,江苏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进入新时代,总书记亲自为江苏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宏伟蓝图;迈进新征程,又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江苏这十年,就是8500万江苏人民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的十年。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生物多样性加快恢复。图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孙华金摄


吴政隆说,今天我们给大家发布的就是新时代以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十年画卷”。


在这幅画卷上,“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特征。江苏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1.6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居各省(自治区)之首,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80%以上,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高铁通车里程从627公里增加至2212公里,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创造了10.2%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穿越城乡,成为春日田野美丽风景。


在这幅画卷上,“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高品质生活成为新的追求。江苏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十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40万人、占全国1/10以上,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在这幅画卷上,“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美丽江苏”图景充分展现。江苏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十年来,在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


发布会上,吴政隆与大家一起深情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丹徒考察时与老党员亲切交谈、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科技人员亲切交流、亲临徐工集团考察、深入马庄村考察、视察南通五山滨江片区等一个个重要历史时刻、一幅幅历史画面,共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亲切关怀。


吴政隆说,十年来,江苏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江苏布局建设了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锻造了一批“国之重器”,纳米、超算、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和创新水平均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56.5%提升到66.1%,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江苏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神威·太湖之光”连续四次问鼎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TOP500第一名

十年来,江苏坚守实体经济“看家本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基础不断巩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壮大,骨干企业竞争力加快提升,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13.4%、全球约4%,规模超万亿元的行业达到5个,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纳米新材料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江苏将深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努力把江苏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十年来,江苏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交出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江苏将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南京江北新区1108套保障房竣工验收


十年来,江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抓长江大保护,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实现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绿色已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江苏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公共产品。江苏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五新”“三主”定位要求,努力把江苏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


吴政隆表示,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全省人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切实担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敢为善为、奋勇争先,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延伸阅读   中共江苏省委“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在“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主发布稿
中共江苏省委“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争取更大光荣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政治责任  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来源 《人民日报》新华社 央视新闻联播 《光明日报》撰稿 人民日报记者 何聪 姚雪青 新华社记者 陈刚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供图 视觉江苏网

编辑 徐徐

值班主编 陈月飞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